
日本永住签证的好处
接下来为大家详细说明获得日本永住签证的六大好处。
第一点:没有在留期限限制
普通工作签证通常有固定的在留期限,比如1年或3年,但获得永住签证后,就没有了在留期限限制。这意味着持永住签证者可以长期、无期限地居住在日本。此外,还可以免去繁琐的签证续签手续。原本每年或每三年需要前往入管局办理更新手续,而获得永住签证后,这些琐事将不再是问题。
第二点:没有职业限制
例如,普通工作签证会根据签证种类(如“技术·人文知识·国际业务”签证等)限制从事的工作内容,无法超出签证规定的工作范围。但获得永住签证后,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再受限制,职业选择变得更加自由。
第三点:创业更便捷
对于普通外国人来说,创业需要申请“经营管理签证”,而要取得这一签证,需要满足诸如500万日元的注册资本等严格条件。但持永住签证者由于不再需要经营管理签证,只需1日元资本也能像日本人一样注册公司。因此,创业门槛大大降低。
第四点:更容易申请银行贷款
计划在日本长期居住的人,可能会考虑购房。然而,持工作签证的外国人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往往会面临严格的限制。而持永住签证者在申请贷款时,银行审核相对宽松,更容易获得批准。
第五点:为配偶和子女带来更多优势
获得永住签证后,配偶和子女可以申请“永住者配偶等”或“定住者”等类型签证,这些签证相较普通签证限制更少,更有利于家人的居留和生活。
第六点:离婚后也能继续居住在日本
持有“日本人配偶等”签证的外国人如果离婚,将无法继续以此签证身份更新居留,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换成工作签证或定住者签证。但如果已经获得永住签证,离婚后依然可以继续居住在日本,无需更改签证身份。
**以上就是永住签证的主要好处。**可以看出,如果计划在日本长期居住,获得永住签证无疑更具优势。
永住许可申请的条件
大家好,我是行政书士小岛健太郎。今天将为大家详解日本永住签证的申请条件。作为专门从事入管申请的行政书士,我经常收到关于永住申请的咨询,其中最多的问题是:“我的情况能申请永住吗?”无论是现在想申请永住,还是未来计划申请的朋友,都希望了解自己是否符合条件。如果暂时达不到条件,也想知道如何才能满足要求。
以下为大家详细讲解申请永住签证所需的五大条件。请注意,只有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,申请才有可能得到批准。
第一点:居住经历
申请永住签证的首要条件是“连续在日本居住满10年”。
- 连续居住10年以上:必须在日本连续居住10年以上才具备申请资格。如果仅居住了9年零几个月就申请,通常会被拒绝。因此建议确认满10年后再申请。
- 申请时即可满足条件:需要注意,在提出申请时,即需满足“连续居住10年”的条件(而非审查通过时满10年)。由于审查一般需要半年左右,因此建议耐心等待居住满10年后再递交申请。
- 连续期间要求:10年的连续居住期间内,累计离开日本时间不能超过200天,否则将被视为中断居住时间,对申请极为不利。在递交申请前,请仔细检查护照上的出入境记录。
另外,居住10年内要求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。以下是具体要求:
- 必须持有工作签证,并作为公司职员累计工作满5年以上。
- 工作经历可以来自一家公司或多家公司,无论是否换过工作,只要工作时长合计满5年即可。
特殊情况:
如果申请人和日本人或永住者结婚,则居住条件不需满10年,只需满足以下即可申请:
- 结婚满3年,且在日本居住满1年以上。
第二点:现持签证为3年以上期限
申请永住的签证必须为3年或以上在留期限。如果持有1年期签证,则无法提出申请。因此,在考虑申请永住前,需确保现持有的签证期限符合要求。
第三点:生计条件
这一条件关注申请人是否拥有稳定的收入,与存款金额无直接关系。重点如下:
- 年收入需超过300万日元。如果申请人的收入未达标,但家庭总收入超过300万日元,也可被视为符合条件。
- 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对申请极为重要。
第四点:素行条件
素行条件主要审查申请人的纳税和犯罪记录:
- 纳税记录:申请前务必确保已缴清所有居民税。即使过去存在未缴问题,只要补缴完成,也可以提出申请。
- 社保缴纳:近年来,年金缴纳成为审查重点。至少需补缴过去一年的国民年金缴费记录。
- 犯罪记录:最常见的问题是交通违规。若违规记录轻微且次数不多(如3~4次以内),通常不会影响申请,但若违规过多将不利于审批。
第五点:身元保证人
申请永住需要一名身元保证人,具体要求如下:
- 担任保证人者须为日本公民或永住签证持有者,其他在留资格的外国人无法作为保证人。
- 保证人可以是朋友、同事,已婚者也可以选择自己的日本籍或永住签证配偶作为保证人。
注意事项
在提交永住申请时,以下注意事项也十分重要:
- 申请材料需保持一致性:材料中如果有与之前申请其他签证时提供的信息矛盾之处,入管局可能会怀疑提交内容的真实性。因此如果出现不一致的地方,务必先纠正后再申请。
- 避免短期内离婚:为了防止“获取永住后立即离婚”的情况,若入管局怀疑申请人存在此类意图,通常不会批准申请。请注意这一点。